也许两三年前我们很难想象能够在家中体验电影院的感觉,而这一切都随着新一代高清技术的普及开始改变着我们的生活。首先进军民用领域的高清应用非高清电视莫属,毕竟电视已渗透到数亿个中国家庭,成为社会存在的基本内容之一。甚至和衣食住行一样,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生活要素。电视是第一个涉及高清的范围,也是高清主要涉及的领域。但高清的范围可远远不只是一个HDTV就能解释得清楚的,它分别包括了高清DV、高清电脑、高清投影机、高清视频、高清影碟机(BD和HD DVD播放器)乃至PS3、Xbox 360等高清游戏机。不过对于国内用户来说,目前高清DV、高清投影仪、高清影碟机等设备还比较昂贵,XBOX 360和PS3也无法从正规渠道获得,于是电脑就成为了享受高清的捷径。正是因为PC拥有通用处理器,只要性能够强,有输入端(网络片源),有输出端(HDTV,大尺寸显示器),就可以进行高清播放。
●高清的相关名词解释
很多朋友可能对于高清还没有一个准确的认识,只知道叫做HD。其实所谓H D就是英文High Definition的缩写,目前主要的分辨率为1280×720和1920×1080,细化还能够分为720p、1080i以及1080p。其中720和1080分别指的是分辨率的纵向像素点数量,而i是Interlace(隔行扫描)的首字母,p是(progressive)逐行扫描的首字母。720p与1080i的带宽是一样的,从清晰度来说自然是1080i高一些,但720 p的动态画面表现更为流畅。而1080p则兼顾了清晰度以及动态表现的要求,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Full HD。它也是对码率、存储空间、解码性能要求最高的格式。
既然提到了码率,顺便也对其进行以下解释。我们知道每一段视频都是由一定容量的,也会有固定的时间长度,把前者除以后者就会得到码率。它表示的是单位时间播放视频的大小。码率以及时间决定了一部片的总容量,同时码率对编解码处理器也会提相应的要求。一般来说,码率越高,画面就越清晰锐利,也越流畅,但是对存储容量以及编/解码的要求更加苛刻。
高清视频除了码率这个重要指标以外还有另外一个重要技术指标—编码格式。目前主流的视频格式主要有MPEG2、MPEG4、H.264(MPEG 4AV C)、VC-1(AVC-1)/ WMV9 HD等,现今网上常见的仅有三种:MPEG2、H.264和V C-1。在此我们打一个简单的比方,就好比我们常见的ZIP和RAR压缩格式,由于采用了不同的压缩算法,因此压缩和解压所需的性能也不同。例如RAR压缩大文件要比ZIP格式更耗时,但是体积也会更小一些,高清视频的编码也是类似的道理。
这些视频是怎么来到PC里的呢?相信购买BD和HD DVD光盘肯定不是主要途径,通过网络下载才是目前国内用户获得高清视频的主流,因此这些视频都是重新封装过的,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存储以及传输。这个步骤有点类似我们把游戏光盘做成光盘镜像一样。那自然和光盘镜像有I SO、BIN、CCD等格式一样,这些高清视频也有不同的封装格式。现在网上常见的封装格式有AVI、TS和MKV,其中TS是最为主流的。
在了解这些基本名词之后,我们就可以开始进一步了解新一代高清视频技术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