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正在进行的Blu-ray Disc(BD)与HD DVD格式大战中,BD一方的容量设计为单面单层23.3GB/25GB/27GB,不过以25GB为主。然而,在最近的一次对BD相关人士的采访中,则透露出单层容量可望达到30GB甚至更高的容量。
接受采访的是,索尼公司家用电子开发本部光学系统开发部副部长小林博司,与光学系统开发部长大里洁。采访的话题从BD-R/RE光盘的成本开始,针对东芝早前提出的BD-R/RE生产成本高的问题,两位受访者表示这可能是因为BDA内部讨论的结果不被人知晓而造成的误解。在相变材料以及有机染料方面,BD-R/RE完全有低成本生产的可能。
由于BD一方的发展路线是从BD-RE开始,最后才是BD-ROM,因此在反射率方面,BD-R/RE将面临更高的挑战。这与DVD和HD DVD的发展路线不同,它们都先开发ROM型光盘,再开发-R/RW光盘。因此可以较好的做到与ROM型光盘的兼容性。所以,在生产BD-RE时就必须考虑这一点。
目前BD-RE的反射率为单层12-24%,双层为4-8%,而为了得到更高的反射率也将采用更先进的金属反射薄膜,但索尼表示这并不等于昂贵,新的金属反射薄膜仍然可以廉价的生产。
在BD-R方面,目前的重点放在了单层产品方面,这首先是出于成本的考虑,因为双层BD-R则要考虑层间空间精度问题,目前对于双层BD-R还没有明确的投产日期计划,小林博司表示先把单层产品做到更为稳定。至于BD-RE也基本基于这个思路,虽然松下等公司已经开始批量提供双层50GB的BD-RE光盘。
另外,在BD光盘的容量方面,小林博司表示目前BDA的主力厂商都有高于现有标准的容量设计方案,比如30、33、35GB等等,开发的厂商除了索尼之外,还包括先锋、松下、三星与飞利浦,目前这些公司基本都有自己的35GB设计方案。不过,目前还没有决定是否对BD光盘单层容量进行扩展。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,做到30GB没有什么问题,做到33GB和35GB则有一定的挑战。
小林博司强调,BDA关注的是明年在德国举行的FIFA世界杯与2008年的奥运会,并以此来制定BD-ROM相关产品的上市日程,不过目前还没有扩展到30GB的计划,主要还是产品兼容性的考虑。但出于与HD DVD单面双层光盘(容量30GB)相竞争的考虑,很有可能会将BD的单层容量提高到30GB,显然其市场意义远大于技术意义。
评论:
什么产品都有一个前后的兼容性问题,DVD光盘在开发之初就达到了5GB的容量,后来降到了现在的4.7GB,从此也再没有动摇过。这是因为产业要考虑DVD设备的延续性,消费者买到这类的产品,希望是用一辈子,至少在这个产品退出市场之前都可以使用。我们没有见到2004年推出的VHS录像带不能在80年代的VHS录像机上使用的情况,而现有的DVD光盘不能在早期的影碟机上播放的情况也并不普遍,这就是产品的前后兼容性问题,优秀的前后兼容性将有助于产品的普及与延续。
因此,这需要设计者在产品上市尽量考虑周全,以免造成消费者的投资损失。BDA目前有提高BD单层记录容量的能力,未来也很有可能这么做,那就早点做吧,以免浪费初期BD支持者的银子。谁也不愿意在买完一台BD设备之后没过多久,发现又有新的光盘出现,而不能支持。所以,如果要提升BD规格,越早越好。同样的建议也适用于HD DVD,双层HD DVD-R/RW与单面三层HD DVD-ROM也应尽快形成标准,以让产品上市时的前后兼容性更好。
东芝是最早推出采用405nm蓝色激光的单面单层30GB 光盘系统样品的厂商(2002年1月进行的展示),如今却成为这一技术标准的对手。最后还想提一下,最早隆重展示单面单层30GB的光盘系统的并不是现在的BDA中的成员,而是HD DVD的发明者东芝公司。如今已经物是人非了,真叫人感叹。